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了社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高端技能型、高级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亟须完善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历史上的成功经济追赶与职业教育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分别是美国追赶英国、日本追赶美国以及韩国追赶西欧。公认的观点是,三次成功经济追赶,都伴随着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测度指标的人力资本的追赶。殊不知,在每次成功经济追赶过程中,都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追赶。
第一次追赶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从1871年到1913年。这次成功的追赶,与美国超常发展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及其后续一系列政策,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与工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美国赶超英国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次追赶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从1950年到1992年。日本的经济追赶既得益于人力资本的追赶,更得益于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20世纪50年代,日本一度将普通高中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从而导致了高技能人才短缺。为此,日本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教育改革的重点。继1947年颁布《技能者培训规程》《职业安定法》之后,又于1951年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及一系列强化职业教育的政策,并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1958年又颁布了《职业培训法》,1976年开始推动职业教育从专科向本科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高技能人才保障。
第三次追赶是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从1973年到1992年。1949年,韩国政府颁布了《教育法》,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20世纪60年代,韩国不失时机地扩大各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1963年,韩国政府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为韩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1967年又颁布了《职业训练法》,鼓励企业与私人团体新建职业教育培训。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韩国提出了“尖端产业、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产业形态向着高精尖、自动化和大型化工业发展。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韩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朝着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发展。
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49年时,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如果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成功追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必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向本科升级的国际经验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全球职业教育的层次也在不断升级。据粗略统计,世界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历经了数百年,从中等层次到高等专科层次约百余年,从高等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仅仅花了几十年,从本科层次到硕士、博士层次只花了几年时间。
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二战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分水岭。二战之前,中等职业教育发挥着职业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二战之后,专科高职逐渐显现出职业人员培养的骨干作用。美国是社区学院,德国是工程师学院和高级专业学校,日本则是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技术具有向综合化、复杂化发展的特征,使职业教育层次持续高移。当时美国教育家哈洛德·福切克就敏锐地判断出:“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至少有四种类型的学士学位教育计划: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工程类和工程技术类。”其中的工程技术类当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1967年,美国普渡大学中北部分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机械与机电技术等多个高职类专业。20世纪70年代初,受美国政府推行的“生计教育运动”的影响,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近300所大学陆续增设了技术学院或高等职业教育类专业,学制有两年制和四年制之分,四年制的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的美国社区学院也开始开设学士学位课程,只是大部分是和四年制大学合作完成,采取的是2+2模式。当然,也有部分社区学院开始单独授予学士学位。
紧随美国之后,德国和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开始向本科层次跃升。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那就是联邦德国于1968年10月通过的《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协定》,开始在原来的工程师学院、高级技术学校等的基础上组建三年制的高等专科学校。经过三年的发展,学校达到了70多所。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德国的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三年制的专科高职陆续升级为四年制的应用科技大学,从此正式开启了德国的本科高等职业教育。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产业的升级换代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其里程碑式的事件是1976年建立了两所国立本科高职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学制均为四年。采取的是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1995年,日本又增加了东京都立科学技术大学、帝京科学大学。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在专门学校创设“专攻科”制度,作为专科高职之上的提高层次。因此,日本的本科高职既来自新建大学,也来自专科高职院校举办的本科高职。
从发达国家的本科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本科高职院校的形成可以概括成如下四大途径。一是专科高职升格为本科高职模式。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是新建本科高职院校。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是这类模型的典型代表。三是学术型大学衍生出来的本科高职。例如美国的很多学术型大学就衍生出来很多本科高职专业。四是专本混合型。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本来全是专科型高职,后来又开始举办或联合举办本科高职,日本的专门学校开设的“专攻科”也属于此类途径。
发展我国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为了顺利实施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必须确保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供给,这就对我国发展高水平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综观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和现实需求,应重点从以下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制定并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无论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构建了完善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将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主体的责、权、利界定得非常清楚,从而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应该借鉴并完善规范我国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律。
二是通过多元化途径大力推动本科高职院校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大部分都是专科高职教育模式,应该通过多元化途径大力推动本科高职院校发展。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本科高职专业;另一方面,推动那些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鲜明的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院校转型;此外,还可以在综合型大学中创办从本科到研究生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是创新本科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除了通过常规路径发展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外,还应该探索出更具创新性的本科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实施高中—专科—本科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四是完善本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本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从原来单一学科的教育模式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原来以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模式向通用知识能力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的方向发展,从原来以一般性的行业职业能力为主向行业职业能力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力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从原来以一线技能人才为主向高技能岗位管理工作和行业领军人才的方向发展,从以高职院校为主导向产业界和高职院校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从原来以满足国内产业需求为主向满足国内和国际产业需求为重心的方向转变。
(作者:王红军,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转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10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