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形似雄鸡的中国版图“鸡头”到“鸡脚”画一条线,直线距离超过4000公里。每年的10月中下旬,“鸡头”的黑龙江已经开始进入初冬,而“鸡脚”的海南还是烈日炎炎。
此时也是东北地区的老人们组团开赴海南的时候。肇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这项迁徙,如今预计可以达到数十万人的规模,他们被称作“候鸟老人”,大多数人会在来年的4、5月份返回东北。
根据黑龙江哈尔滨市老年基金会的一项调研显示,东北老年人在三亚的规模占到整个外地老年人的80%以上,估计人数有28万,而哈尔滨市的老人能占到其中的70%。
虽然从哈尔滨到三亚的飞机最快也要4个半小时,到海口的火车更是要穿越东三省经京九铁路横跨琼州海峡蹒跚65个小时,但时空上的限制显然无法阻挡“候鸟们”逃离严寒奔向温暖的热情。
需求快速增长
海南是一个全国性的过冬地。数据显示,近几年,仅海南三亚全国各地每年来此过冬的老人就超过了40万。而在炎热的夏季,风景优美的清凉之地也广受“候鸟族”老人的青睐,在成都近郊的青城山等景区,每到盛夏,都会迎来成群结队前来消夏避暑的老年人。
“候鸟式养老”最初是自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身体健康、收入不错的老年人采取“跟团走”、“自由行”等方式,开始了自己多元化的老年生活。伴随着养老服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和商家也看到了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候鸟式养老”项目中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旅游人口当中,约40%为老年人。“旅游风景区的用地如何跟养老结合、如何争取旅游养老的老年人群,需要深入做好定位和规划设计。”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董彭滔说。
服务还要跟上
与旅游住酒店相对较高的消费价格相比,价格实惠的养老社区、老年公寓更受“候鸟族”老人青睐。但在实际消费中,还是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机构说得很好,但服务跟不上;还有一些机构,将某些具体的服务项目承包出去,无法把控其服务质量,从而难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此外,“候鸟式养老”也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适合的生活方式。“收入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退休金支持,很难实现候鸟式养老。”四川省社科院研 究员胡光伟说,“另外,我国的医保政策是区域性的,除了在当地指定医院就医外,去其他地方一般都得自费。对老年人来说,医疗支出是最主要的支出,能否报销 关系重大。但目前我国医保异地安置办理程序却非常复杂。‘候鸟族’如果为报销医药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显然得不偿失。”
不过,异地医保之困正在慢慢解决。目前,哈尔滨市和海南省已开通异地医保合作项目,哈尔滨市居民持医保卡,可在海南指定药店刷卡买药。“候鸟式养老设施和服务,应针对老年人需求,形成养、医、护、休闲、养生五位一体的模式。”《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
行业有待规范
“候鸟族”的日益壮大,本质上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折射出我国正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这种转变目前已经开始被许多地方充分利用,用于促进旅游休闲和养老经济发展。三亚周边的陵水黎族自治县,近年就凭借异军突起的旅游地产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信息分析与服务机构安邦集团的研究结果指出,“候鸟式养老”扮演着一种先行经济的角色:短期养老与旅游相结合,克服了老年人难舍居家养老的习 惯,有利于培育养老经济市场;整合了酒店、宾馆、农家乐等服务资源,形成了不同档次的养老休闲服务,吸引了有“闲”一族,为城市的养老、旅游营销打开了局 面;与旅游休闲结合,将带动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养生等服务业及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发展。在先期以休闲养老为主要特征的模式之后,还将带动护理培训、医 疗保健、养生膳食、养老地产等项目。
“我国‘候鸟式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大多数项目都仅只是以环境为卖点,而缺乏内容,缺乏适合、吸引老年人群的活动主题。另外,在服务质量上也存 在着差别。”中国老年学会老年旅游委员会主任田定中说,该委员会已起草了关于“候鸟式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和推动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候鸟式养老”服务机构一般都采取会员制,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机构所属各地养老社区或签约服务承接地入住。 “其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在法律上,一定要签订协议,要有规范的尽量详尽的合同文本。这是为了保护服务机构和老年人双方的利益;另外,机构必须要进行综合经营。传统上,旅游景点都有‘半年闲’的说法,在季节上的淡季,如何开拓经营,是‘候鸟式养老’机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