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首次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性人才,成为国家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时期,如何落实好党和国家提出的这一战略人才的培养,以职业教育之为,贡献教育强国、制造强国之力,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经过长期实践,目前初步探索出八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此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在高技能人才,尤其是中职与高职采取3+2、五年一贯制等形式进行衔接或贯通培养,有利于系统、全面地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大多能取得高级工证书。
二是“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由此各地加快了试点工作,许多地方试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4”贯通培养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技术人才。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这是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提出,并且把中本衔接培养中的本科教育固化在职业本科教育。
三是“本科+技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世纪之交的教改成果。学校针对优秀技工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情况,延长学制,实行五年制本科教育。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工生源经过五年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的学生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下培养的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当下推行的职业本科教育,如果招收中职学生实行五年制培养,部分学生也可以成长为技师或准技师。
四是“3+2”专本衔接培养模式。“3+2”专本衔接培养模式是指本科院校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培养“本科+技师”高技能师资的培养模式,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教改成果。2009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展“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培养中职学校急需的、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师资。具备中高级技能证书的优秀高职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按专业单独编班,进行2年本科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拥有高技能的职教师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有20%的优秀毕业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本科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实行“3+2”衔接培养,毕业生更能凸显高技能人才的特色。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可以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专本衔接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是高级技工学校培养模式。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同时承担技师、高级技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及其他培训任务。其生源主要是技工学校毕业生或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在职工人,学制一般两年或三年,毕业时通过严格的考工和技能鉴定颁发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印发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对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重新进行了规定。
六是技师学院培养准技师模式。我国的技师学院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举办的,在原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成,是目前技工院校的最高层次。当前技师学院的学制因招生对象的不同,分为二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持有高级工证书的各类人员,包括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五年制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其培养模式又分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周期为三年,主要培养高级工。三年中前两年的教学与普通高级技能班相似,开展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第三年不是去企业顶岗实习,而是在校内以课题研修形式开展本专业的单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或略高于高级工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阶段学习期限为一年,为校内教学项目训练阶段,以小组方式开展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第三阶段学习期限也为一年,学生在企业中开展顶岗实习。
七是校企联合开展学徒制培养模式。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规律,在我国有两种类型,即教育部门的现代学徒制和人社部门的新型学徒制。二者都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现代学徒制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了“以企业为培养主体,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技能为本位”的学徒培养模式,使学徒在工作中获得“识岗、知岗、胜岗”的能力,极大地填补了高技能人才缺口。
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从2011年到2020年,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和技师培训项目。三个培训项目又分别发文指导,如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指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高精生产加工、传统技艺传承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主要选择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行业和职业,由具有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带头人依托大中型企业、行业研发中心、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领办或创办。2016年人社部和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三类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指导。
总的来说,我国初步构建起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互衔接、类型层次多样、内涵形式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并且培养单位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拓展。虽然职业本科教育刚起步,数量还比较少,但稳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从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有一个共同规律,就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从低级到高级的技术技能积累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或实施分段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协同配合。为落实好国家战略性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各培养院校或单位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行业企业通过大师工作室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特别提倡通过生产一线的真题真做、解决难题,校企合作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逐步构建起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孟庆国 曹晔 单位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转自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