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日期:2024-11-26 作者: 稿件来源: 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对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给予高度肯定。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从标准化逐渐向复合型转变,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凸显。因此,必须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确保产业工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进步和就业形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实现产业工人队伍规模和培训双提升

据全国总工会统计,当前我国产业工人数量超过2亿人,但具有技术等级资格的只占三成,而73%集中为初级工和中级工,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

缩小这一差距,我国需要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改革步伐。《意见》中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中指出了四大改革建设方向,即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和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

职业院校要通过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他们对产业工人的认同感。

职业院校要优化招生规则,吸引年轻人、农民工等更多群体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满足不同背景产业工人的入学需求。要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性、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在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同时,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健全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

完善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是产业工人实现长远发展和向上发展的重要基石,这需要建立完善的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体系,构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多元认证机制。

通过统一的认证标准,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实现产业工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衔接,搭建起阶梯式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产业工人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构建产教融合型继续教育项目,并以此开发智能化学习平台和适应产业工人学习的课程资源。通过学分银行的个人账户,为产业工人建立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实现不同教育形式和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从而有效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

深化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体系改革

深化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体系改革,重在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要充分调研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需求,把握产业工人能力提升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建立校企协同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技术需求、人才供求、员工培训、实习实训,使职业院校、企业和产业工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技能培训的最新信息,实现产业工人知识迁移和技能适应能力双提升。

同时,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纽带,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突破传统合作形式,统筹谋划市域和行业内产业专业资源,全面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构建集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协同育人模式和培训体系,满足产业工人对技能提升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的要求。

满足数字化时代产业工人培训新要求

为适应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对产业工人的新要求,相关院校和合作企业间要建立合作机制,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成长规律,加快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打破在校学生和校外产业工人学习的界限,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产业工人快速响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职业院校要以国家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目录为指导,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相关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引入行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作者:卜涛,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转自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6日)


开云手机入口 (中国)官方网站
2024-12-05
打造技能人才更有奔头的成长通道
2024-12-05
持续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4-12-03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属性如何把握
2024-12-03
发展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不负社会期待
2024-12-02
以更高站位谋划职业教育发展
2024-11-27
优化职业教育结构 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