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格式
一、 案例名称
将课程思政融入武警士官班《视听语言》全课程
二、案例基本情况
1.案例主题
《视听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2.结合章节
第六章 灯光应用
3.教学目标
视听语言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对接武警部队军事宣传相关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课程思政要求,本课程确立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l 掌握视听思维常识与镜头语言表达规律;
l 了解光线的性质和分类;
l 掌握不同方向灯光的造型特点;
l 掌握三点布光的方法。
【能力目标】
l 具有镜头设计与应用拍摄能力;
l 能够根据不同造型需求完成设计布光;
l 能够在武警实践拍摄中根据不同需求完成整合布光创作。
【素质目标】
l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l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劳动意识与军人品质;
l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意义
影视动画专业武警士官学生毕业后直接对接武警部队军事宣传相关职业岗位,通过本课程思政的建设教育既让学生掌握灯光应用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从事宣传工作时在思想上时刻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保持一致,在实现强军梦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案例解析
1.教学思路
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力求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基于此本课程思政的思路如下:
(1)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针对所讲授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入点,教师精心筛选出经典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武警部队专业岗位影片作为教学案例。本案例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影片《建党伟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灯光应用微课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完成拉片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上教师在讲授灯光应用知识要点的同时,结合影片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和军人品质,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同时学生通过任务汇报、影片分析等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思考、分享的机会。
(2)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视听语言》是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是一体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案例在讲授灯光布光技巧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建党伟业》中李大钊先生的布光技巧及光线表现意义,同时让学生现场模拟布光,尽可能还原影片光线效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了基本的灯光知识后,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同表现意义的布光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实训室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军人品质。
(3)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融会贯通,本课程利用职教云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体验为前提,打破原有线下的单一教学方式。在平台上提供教学资源,完成课前任务学习、课后任务上传、考核等。回应学生关切点,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借助教学影片案例、讨论、各种资料链接等升华互动。以学生喜闻乐见和专业行业动态的网络话语,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课程融思政的目标。
2.教学设计与实施
根据武警部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需求,结合学情分析、思政教育目标,设计课程案例的具体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确定“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转化”三个教学实施环节。
【课前启化】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在职教云平台发放课前学习指南。精心选择经典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武警部队的专业岗位影片为教学案例,借用片例巧妙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和吃苦耐劳、有责任有担当的军人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灯光应用相关微课,观看影片《建党伟业》,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完成拉片作业并上传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的影片鉴赏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课中内化】
通过小试牛刀、战略战术、虚拟演练、真枪实弹、硕果累累5个环节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灯光应用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军人品质,逐步完成课内教学任务。
l 小试牛刀
根据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同学进行课前任务分享汇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并对课前作业疑问进行答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l 战略战术
教师结合《建党伟业》影片片段、武警案例等分析不同的布光技巧,同时结合影片中李大钊参与辩论的情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李大钊的担当精神。
学生积极参与影片分析,勤于思考,在学习灯光布光技巧的同时,深刻领悟利用光线塑造崇高人物的表达意义,在影片分析中实现了思政内容的自我教育。
l 虚拟演练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光线造型任务,小组分析讨论形成布光方案,利用虚拟布光软件完成灯光造型。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布光方案的分享汇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l 真枪实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拍不同灯光造型镜头,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互助协作能力。教师及时指出出现的问题,细致调整光线的方向、强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引导学生安全、规范操作灯光设备,拍摄结束后,将灯光与拍摄设备按照使用规范安全归位,清理打扫拍摄现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l 硕果累累
学生小组汇报课堂布光创作短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课后】
学生将课后创作拍摄的武警士官题材视频作品上传课程平台,完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和行业专家点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互助协作能力。
3.教学效果及评价
本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效。
l 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通过思政教育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l “三教”改革初见成效
整合教材与武警部队案例资源,优化教师团队,改革探索教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全课程。教学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三等奖。
l 实现专业教学与武警部队就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学生专业技术过硬、思想政治觉悟高,能够按照武警部队岗位需求完成视频影片的镜头拍摄与创作,毕业学生在武警部队多次获奖。
本课程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理论和技能学习进行分阶段考核。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应用,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职业规范劳动意识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评价。
四、案例反思
1.创新点
l 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l 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全方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l 通过影片分析、实践操作等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政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2.改进措施
l 深入武警部队调研,征集更多与武警部队就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专业教学资源;
l 进一步挖掘与收集思政元素,探索更合理的思政融合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