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斗”莫言:一场荒诞的想象
【原文摘要】
莫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曾有缩短学制的建议,研讨会既然是为了回应这个热点,当然会提到莫言。据该机构声明来看,研讨的核心还是学制本身,而不是围绕和针对莫言个人的观点来的。
把一个民间学术机构对莫言建议的专业回应解读成“批斗”,也是典型的误导舆论。这样的误导,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理解成官方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拒绝建议和压制批评。一些网站尤其是自媒体平台,正在舆论空间里释放这种颇为怪异的声音。事实上,教育无法拒绝舆论的批评,也没有必要拒绝批评。相反,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一直是中国教育努力的方向。
2016年7月21日1版 钟焦平
地方教育规划要跳出“套娃思维”
【原文摘要】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规划落入文件“套娃”模式。比如下一级教育部门套用上一级的,国家说提高教育质量,他也说提高教育质量,国家说教育现代化,他也说教育现代化。诸如此类的思路当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国家是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方向,到了地方要落实,要解决当地的现实问题,还要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不能只当国家规划的“应声虫”,把同样的标题同样阐释的文字照搬到自己的规划中,顶多加点当地的教育统计数字。
因此,最要紧的是,想在未来五年有所作为,无论是学校还是地区,要认真审视手头的草案,扪心自问,真的清楚行动方向和目标了吗?未来五年,行动的着力点在哪里?
2016年1月14日1版 钟焦平
草率撤并农村校是一种懒政
【原文摘要】
伴随学龄人口的变化,农村学校布局不是不能调整;要制止的是“盲目撤并”和“强行撤并”,应当根据生源变化情况科学规划,将学校分为永久性或过渡性来区别对待,而不宜一刀切。必须撤并的学校要坚持先建后撤原则,妥善解决寄宿学生住宿、就餐和上下学交通等问题,遵循必要程序,获得村民同意。
当前,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和学校布局规划,难度确实很大。既要应对城区人口增加、改善大班额的需求,又要建设好乡镇中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这需要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新视野中建立新思路。
2016年11月14日2版 杨东平
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
【原文摘要】
莫医疗和教育当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就从业者的专业含量与职业尊严来说,应该有相通之处,那就是面对的职业对象(病人或学生)越难(难治或难教),对从业者(医生或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就越高。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几乎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
教育的良知告诉我们,所有孩子都需要优秀教师,“后进生”更需要优秀教师。只有能提升普通学生和后进生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只能教优秀学生,他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
2016年4月21日2版 李镇西
损害学生健康的决策必须有人埋单
【原文摘要】
让学生在被污染的场地和教室内长时间学习,难道有关方面的官员就不怕最终发生眼前常州外国语学校一样的问题?答案是,或许真有官员十分无知,没想到化工厂遗留的污染为何物,或许心存侥幸。总之,所有考虑中偏偏没有学生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概念。
如此分析明显反映出某种阴暗心理,笔者不想辩解。其实要让大家心里不阴暗或者恢复阳光,也不难,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涉事官员依法问责,决不姑息。同时对健康已受损害的学生及时给以诊断、医疗和补助,尽可能把对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
2016年4月19日2版 顾骏
中考改革要与群众期待对上节拍
【原文摘要】
今年一些地方的中考分数发布后,很多家长的第一感觉是分数“变毛了”。部分地方的中考成绩是“一分一段”,一分之差排名能差出很远,对于招生工作无疑是一个新挑战。
从实际操作看,鼓励类加分项目,包括科技、体育、艺术类竞赛等加分项目该取消的要取消,一些加分项目由于与新的改革形势明显不相适应,也应尽快取消。今年一些地方出现的对中考加分的质疑,实际是改革进程与群众预期没有对上节拍。尽管中考改革应当审慎稳妥,但对于已经认准的改革方向,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不妨加快步伐,做好清理加分项目、调整加分分值工作。
2016年7月8日2版 汪明
教师买菜被通报是权力“占道”
【原文摘要】
整个城市的治理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德治和法治同行。对部分群体做出特殊规定,是治标不治本的表现。当今时代,公职人员本身就有较高素质,因为身份已经有着诸多的规定和约束。通过通报贬损和打击他们在公众中的形象,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出台这样一项规定,显然是一种权力“占道”。作为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决策机构,在决策之前,需要考虑到当地城市治理的实际情况,需要分清楚事情的主次轻重,需要对规定充分调研,对通报等全面客观评估,可惜的是,当地的主管部门并没有做到位。更值得思考的是,即使占道经营现象严重,该被通报的是谁?
2016年10月27日2版 周芳元
处理校园欺凌须完善调查机制
【原文摘要】
涉事学校校方,已经不适合单独再进行这一事的调查。处理这起涉嫌校园欺凌的事件,当下有两个选择。一是成立独立的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代表(包括法律专家、教育专家、人大代表)参加的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另一个选择是,由所在区教育局纪委、人大和媒体共同组成调查委员会,调查欺凌事件真相,以及学校在这一事件中的作为。
对于高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国家层面已高度重视,防治校园欺凌,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完善制度建设,只有中小学推进现代治理,才能让学校摆脱行政治校,回归育人本位,从而给所有孩子安全的环境,有爱的教育。
2016年12月14日2版 熊丙奇
破局“超编缺人”制度要有弹性
【原文摘要】
从目前来看,要破解超编缺人的困局,恐怕亟需去做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对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做出适当修改,解决不同政策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至少缓解小学、初中人事编制标准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之间的冲突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义务教育教师配置与课程设置方案均落到实处。
地方政府还要切实转变一味从经济效益考量农村校的狭隘思维,刹住简单粗暴地推行关停并转、规模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的做法,改善当下教育生态,不能僵化按照教师编制标准而罔顾课程设置的实际需要。
2016年11月18日2版 凌宗伟
别拿“红牌专业”误导学生
【原文摘要】
稍有遗憾的是,现在赶上微媒体时代,文章都恨不得像超短裙——越短越好,甚至只顾靠标题党吸引眼球,文章信息量是否充裕往往不管不顾。如此一来便很容易让公众产生误解,真正“躺枪”者成了那些被列为红牌的专业。
肩负大众传播之责的媒体,对于专业调查报告的报道应当严谨客观,而不应只是简单合并同类项以博人眼球,否则可能会误导一些高考学子的人生选择。即便是很专业的数据调查分析机构,当其调查结论被一些媒体微缩成一张又一张红牌的时候,必须得问一问,是否还有很多必要的信息需要告知公众。
2016年2月19日2版 陈先哲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原标题:本报2016年度十大教育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