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对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服务需求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应该做哪些响应?我们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一意见做了评述解读。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
1、研究生的培养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论文的方向,应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彻底改变重论文、轻应用的现状。
2、重视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动手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精!要新!要用!要提高研究生获取知识的效率,要将产业的新需求容纳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知识。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安雪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在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该意见:
1、充分发挥已有的校企合作成果,将研究生教育与校企合作的各类平台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在研究生教育经费上获得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研究课题与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能实现更有机的结合。
2、优先发展学科交叉的产教融合项目,顺应企业急需的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学校层面鼓励产教融合型研究生,在培养计划和研究课题上进行学科交叉。
3、把产教融合型研究生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校地校企科技服务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相结合,争取多方资源,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为学校全面服务新时代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李小东
呼应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管理系目前要在工程管理硕士(MEM)人才培养中紧密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需求,与中建、中交、中铁、中水等承担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工程公司合作,重点招收从事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骨干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旨在培养拥有全球视野,对中国工程建设“走出去”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未来也将根据MEM的招生总体要求和侧重,聚焦工程建设国际化、智慧城市、PPP项目融资、建筑工业化、智慧建造等对工程管理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有侧重地招收符合需求的学生,确保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本方向人才培养的持续开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煜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的非常及时,对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人才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分析及创新创业方面,业界的实践和人才越来越走在学界前面,所以高校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升级,应该加强和业界的合作,产教协同,通过建立长期合作,聘请业界导师、产教合作开发课程授课和实践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训练。过去几年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大数据能力提升证书项目、创新力提升证书项目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武永卫
我觉得对深化研究生教育非常有影响力:
1、强调以提升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为导向去开展研究生培养;
2、培养方案的重构应该强调与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切合度;
3、课程建设加大企业的参与,甚至以企业为主进行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培养和学习更能和产业贴近。
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高喆
学校正在关于硕士培养定位规模和培养途径的研讨,这个文件的发布应该说是恰逢其时。相对于更加注重通识培养的本科教育和定位高端学术引领的博士生教育,硕士生教育应该着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中需求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产业变革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为此,需要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认真设计,在包括指导方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践、论文设计的全过程中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此外,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环节,应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申请审核制度,吸纳有志于应用型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从机制上要鼓励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通过研究生教育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肖星
意见强调教育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研究生教育上,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本科教育越来越成为基本素质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则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基于《意见》,我认为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呼应:
1、明确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不同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和硕士研究生面向实践的特点;硕士研究生在学科设置和名额分配上加入学生就业情况的考虑因素,定期(比如每五年)重新进行评估和调整。
2、适应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途径,对院系联合设立项目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3、深化与引领企业或行业组织合作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机制,包括招生、培养和就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十分重要。
1、产教融合不仅进一步指出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有重要意义。
2、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来说,贯彻这一意见,应有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作为研究型大学,在突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还应重视硕士专业学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清晰确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具体措施。
3、只有大批培养更多的产教融合专业应用型人才,才能把我们技术大国提升为技术强国。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张淑林教授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是国家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特别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工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工程教指委一直高度重视联合培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教指委2014年在全国各专业学位中率先开展了“全国示范联合培养基地”的评选表彰宣传推介活动,目前己评选出三届共108个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工程教指委又认定了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为全国首家联合培养开放基地,该基地面向全国几十家院校,服务顺地区域的几百家制造业企业,在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促进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工程教指委还与石药集团签订共建制药工程领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的合作协议。
建设联合培养基地,旨在形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程专业学位联合培养模式,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产业需求的质量。
《若干意见》是我国首次出台的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文件。我们要认真对照《若干意见》中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出新举措,深入推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上海大学战略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
《意见》将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服务需求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影响。
第一,“产教融合战略”是“校企合作战略”的创新升级,旨在提高产业界和高校联合的紧密程度,由“相加”升级为“相融”,破除产教各方在各类界面上的壁垒,构建人才培养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相比其他基础学科专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产教融合”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第三,“产教融合”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发力点,《意见》对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途径、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第四,“产教融合”将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人才培养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的影响。
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将直接影响、优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上的布局。产业所需、区域急需的学科专业将被大力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的学科专业将被大力支持。
第二,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将打破产教壁垒,使研究生能尽早熟悉、对接企业、产业和区域需求,优化能力培养路径,使研究生从“专业人才”培养为“行业人才”。
第三,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将对在校期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做哪些响应?
第一,高校主动了解、对接产业、区域需求,要“走出去”,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第二,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升级“校企合作”为“产教融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姬红兵教授
示范基地是原来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我们自由探索的一种方式,现在国家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所以需要提高层次,扩大影响,在更高水平上做出一些工作。
这个产教结合与我们过去的工程硕士培养不完全是一回事,应该是整个高等教育与产业和科技结合的一揽子鼓励性的政策,工程硕士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我们应该在更高的,比如博士和硕士怎么去推进产教结合方面思考?
在这样的一个政策框架下,可以做出很多探索性的做法来。
要突破原来工程硕士与企业结合的这样一个较低水平的合作基础。应该以重大问题的解决,产业升级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为切入点,思考相应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如何嵌入,如何作出贡献?
我想教指委的重点主要还是在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我们那大都是教育背景,所以不可能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来拓展一些事情,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外部的环境,如何借助外部环境推进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能够切切实实将研究生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才是根本。
原来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主要是解决工程硕士实习实践的问题。可以说更多的是在较低层次水平上的一种无奈之举,真正要做的有水平,有质量,必须要有企业的大力参与,企业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才能够使得研究生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我还是在看这个意见,很多的话需要认真的思考和理解,国家出台这样的一个意见,肯定不是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去理解。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原副校长朱跃龙教授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要行动,是适应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要求,全面回答了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统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纲领性方针。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教融合是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制度创新,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强与行业组织的对接,做好人才培养标准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固化校企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招生、培养、就业)的参与度,进一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同时,我们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产教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的关键。
培养单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定位。结合不同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落实各项改革要求,彻底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化倾向,逐步建立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格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王雪:探索产教融合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培养一流人才
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机制,注重发挥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中心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健全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创新中心集聚人才资源、牵引产业升级能力。清华大学提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博士生培养质量反映了一流大学培养人才的“高度”,硕士生的培养要与本科生、博士生培养统筹考虑。创建符合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硕士教育。加强办学特色的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需求。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将进一步围绕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培养目标,加强产教融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建立有效的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根据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建立按大类培养研究生的体系,加强产教融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机制、环节和提高质量措施的可操作性。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规划
《意见》明确将产教融合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在不同层次深化产教融合。针对此文件,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简称高端院)在专业硕士培养方向的实施规划如下:
一、准确定位清华大学工科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落实双T(Thought & Technology)教育思想,确保三个综合能力(行业洞见力、专业担当力、国际胜任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着力发挥派出院作为校外实践基地的支撑作用,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有教学情怀的企业导师团,以科研转化与产业发展凝聚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团(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企业的技术总监与CEO),配合学校的专硕培养改革,落实双导师制,引入产业导师进入培养与实践环节。
三、凝聚国内外的行业资源,利用高端院的产业园政策引入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研发中心、实验室与生产线,打造学生培养的“实景实践场地”;形成重点产业需求为引导的、与产业发展前沿同步的实践课程体系,确保培养与实践质量。
四、配合国家的双创政策,鼓励一流企业或创新企业的董事长在专硕生中“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手把手带领学生进入创业的实际环节。
作为校外实践基地,高端院将积极支撑机械系的“高端装备实践课程”与“智能制造专业硕士”,在已有平台上凝聚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和行业资源,共同打造教改项目和培养环节,促进产业与培养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争取发展成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吴及
高校的人才培养说到底是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我们近几年在学校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新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博士生主要面向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而硕士生主要面向产业,力争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电子系在学校的支持下,从2017年开始建设“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将其作为电子系硕士培养的主要形式。我们这个项目的培养理念很好地符合中央文件的理念和精神。项目要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实践基地,作为项目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工作的场所,面向实际应用,研发实用产品,满足实际需求,经受实际考验。通过在第一线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培养贴合产业需求,拥有正确理念的产业领导型和骨干型人才,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需要。目前以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实践基地已经正式签约,其中既有电子系技术转化和成果孵化的基地,也有和电子系长期合作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其次,我们也意识到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院系现有的专业培养能力,我们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帮助我们培养具有更全面综合素质的产业领军人才。因此,在“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项目中增设了创新实践课组,在研究生院和校友的大力支持,目前首批三门课程已经通过电子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审批,将于明年开始授课。这三门课程分别是“领导力开发”,“智能制造”,“创新创业”,“领导力开发”课程由经管学院校友徐中负责组织,“智能制造”和“创新创业”由清华大学校友会先进制造专委会王健,颜强,康英楠负责组织。电子系教委会在审批过程中对这三门课程予以了高度评价,相信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我们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与产业密切融合。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产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教授彭宗超
国办新发深化产教融合的几点意见对于我国新时代的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政策必将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供给保障,也将为高教职教创新发展提供务实的产业企业投入保障与需求引力。
研究生教育似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机会之窗,大力推动博士学术创新能力教育完善、学术硕士的应用导向培养改革和专业硕士的行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大力利用企业及产业行会的捐赠,改善高校投入资源结构,重点投入职业化国际化师资力量建设,切实改善教室、宿舍及各类教育设施条件。
同时也需要预防产业教育融合对高校基础研究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可能产生的负面冲击,确保高校基础创新能力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稳定提升。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张雅娟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受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若干意见。
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大原则下,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对新时期教育提出了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的新要求,也就是说人才的培养要更以市场为导向,并以最终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可能采取企业订制的方式打造高素质人才。
以药学学科为例,药学是一门与转化和终端市场紧密相连的学科。药学研究生的培养需满足药学行业对能够及时解决实际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药学院正在积极推动改革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将所有学术型硕士转型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在充分发挥学院高精尖学术研究实力的基础上,重点搭建一个高层次平台,整合行业有效资源,强化学生在一线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实践,加强校企间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展,为行业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制药所需的创新人才,在引领即将到来的医药技术新浪潮之同时,提升学院乃至学校的全球影响力。
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将全面探索产教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关注人才培养的素养、能力、知识三个核心教育维度,让与药学相关的产业界从“需求方”逐渐向“合作方”转变。在招生和选拔方式、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建设、就业渠道、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全面配合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动态性需求。
转自:中国教育信息网(信息来源: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