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您的位置>>教学研究 您的位置>>在线教学经验交流 您的位置>>正文
返回首页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顾威——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

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情况

顾威,男,1977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近五年在桥梁检测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桥梁检测方面一直致力于中小桥梁远程健康监测方面的研究,开发了桥梁健康状况检测软件获得了软件著作权。承担了多项与桥梁检测相关课题并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桥梁挠度监测系统一套,先后承担了近百余座桥梁的健康检测任务,产值近千万元。近5年承担道路勘测、桥梁检测等多门道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

致力于课程思政研究,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开展教学团队的头脑风暴、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将最合适的思政元素、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化教学、情境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发挥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近5年主持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黄大年教学团队一项。带领团队完成“辽宁省桥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申报工作并获批开展建设。

教学团队情况

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3人。任务分工明确,3位课程主讲教师,2位实训课程主讲教师,1位思政课程教师,2位课程思政助课教师。2018年团队开发的《“产教融合、同步升级、层级递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教学团队在2019年被评为黄大年教学团队,2020年张永丹老师、朱芳芳老师参加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二等奖,桥梁检测信息化教学中基本构件通过BIM技术构建,对接了1+X证书中建筑信息化建模(BIM)。教学团队经常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并多次参加关于课程思政的学习培训,其中朱芳芳老师、霍君华老师课程被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于忠涛教授作为道桥系书记一直从事系内党务工作,有着丰富的思政经验。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习近平总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期配合工期”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够直接服务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分析课程体系,结合思政要素,分析课程知识点,从课程概论、结构混凝土实验检测、地基与基础实验检测、桥梁普查、桥梁荷载试验五个方面设定思政育人目标:

  1.以“专业思政”为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思政精品课程”的辐射效应,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2.以国家“双高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

  3.推行“三级递进”育人过程、“四维环形”育人理念,“五元四维”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4.建立课程思政教研保障制度,完善思政课程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5.推行“名师引领”、“育教结合”创新型课程思政专业工作站。

课程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培育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以专业特色求发展,以教学质量求生存,弘扬"厚德、笃学、实践、创新"校训精神,依据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阶段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设置进行组织与重构。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培养目标紧密对接,优化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设施及资源,组建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不断反馈、调整、优化专业教学设计。

  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育人观念。课程从顶层设计出发,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导,以学生的成果产出为依据,调整顶层设计,形成闭环,持续改进,实现“螺旋式”迁移上升,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的同时,实现最优目标。

  强化“课程思政”渗透式教学。将“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贯穿课程全过程。如: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课程概论模块课程思政使用;从中国近现代以来发展历史和成就,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使命用于结构混凝土试验检测、地基与基础试验检测、桥梁普查、桥梁荷载试验等模块课程思政使用。

  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桥梁检测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课程设置五大模块,16个任务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辅以视频、微课、动画、仿真等各类教学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练习和测试、参与讨论和答疑。

  “三级递进”育人过程。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打破传统壁垒,构建“德技并修、共享互融”的融合型“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课前知识转化、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深化三级递进知识模块,对接职业能力构建“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三级递进技能模块。

  四维环形育人理念。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员的四维环形的课程思政育人团队,建设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定期举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研讨会”、“课程思政”专项会等不同形式培训。打造 “共建、共享、共益”人才模式,形成多领域、多维度的育人合力。

  “五元四维”思政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施行多元化考核机制。考核方式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理解应用,又要兼顾思政教育的成效。结合与专业相关的时政热点进行分组研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开展系统评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从知识素养、技能水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培养效果。

四、课程评价与成效

  为保障《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协同育人有效有序的进行,课程建设“五元四维”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构建融合型“课程思政模块化”课程体系。利用智慧职教、问卷星、QQ会议等信息化教学评价手段,针对“线上+线下”结合与专业时政热点进行分组研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通过理论教学中的“课前”知识转化、“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深化的思政课程教学三环节对接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构建三级递进技能模块,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开展系统评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过程+结果”的考核成绩,从知识素养、技能水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培养效果。教师通过对“客观+主观”成绩分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知识收益进行合理评价与验证,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课程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开放;名师引领,学习观摩;企业面对面等多形式交流方式,依托道桥专职委和全国路桥职教集团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行业辐射作用。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实施“同向同行、协同创新”的课程思政改革。课前推送职业案例、课中培育职业意识、课后提升职业素养,形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课中课”。通过推送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及社会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育,全程贯穿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以任务2-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为例,课前通过推送中国桥梁发展史及桥梁大师事迹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优越性,提升职业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课中通过播放桥梁垮塌视频,了解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利用试验检测模拟系统,有效杜绝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从业规范和职业操守,培育学生职业道德。课后通过发布本专业路桥科技中心学生研发作品,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六、课程建设计划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将继续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突出思政引领,形成有特色的课程培养体系。

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四维环形”育人理念。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员的四维环形育人团队,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完善“三级递进”实施过程。构建“德技并修、共享互融”的融合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将“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贯穿课程全过程。

  通过构建课程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建立“系部、专业、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层层传递的四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确保课程的管理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