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承担着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永恒主题,而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关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更对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新发展格局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深远影响。
开发多样评价内容
助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职业教育评价内容是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的灵魂和主体,积极改革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内容,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培养更多符合产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激发教师育人活力。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打通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师从业资格认定的通道和途径,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保障和支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打破“唯学历”“唯论文”评价教师的现象,重视教师自身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建立“双师型”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综合考量实践教学技能、教书育人成效、科研成果等,从多方面评价、考核教师,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提升和培养通道。
建立专业动态评价监测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适配程度。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产业发展实际联系紧密。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科专业规划,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并将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引入到评价标准中,以学科专业为载体,开展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的评价,以实现专业标准与产业需求标准、行业发展标准相契合的评价改革目标。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引发的产业革命、智能革命,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能力要求变化较快,教育评价改革指引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深入实际调研,根据产业转型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周期,不断调整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需求的协同发展。
优化多元评价方式
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
评价方式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中关键的要素,职业院校根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选择契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模式,发挥不断优化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作用。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试方式。职业教育的“类型”“职业”“技能”等属性,决定了其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一是依据当地产业特色、行业特色、院校特色,丰富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仅依赖单一量化指标评价的弊端,将更多的质性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如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岗测评、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文化氛围等,促进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二是从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出发,不再仅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等单一评价方式,而是引入更多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作品展示等,以达到更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不断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鼓励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参与。一是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奖励机制,激发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材开发、课程设计、专业建设以及实习实训等过程,将企业、行业引入评价改革体系建设各个环节。二是将企业考核标准、行业职业标准、岗位从业标准等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需求,打通学生校园内评价与企业标准的对接。三是建立参与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准入和资质认证制度,要明确已经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岗位实习实训等的时间和年限,并在与职业院校长期互动中保持良好的评价和信用,具有多年参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开发等经验,提升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质量。
持续改进评价机制
加强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发挥着保障评价质量的作用,不断优化和改进评价机制,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评价效果,推动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引入数字化评价系统,提升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效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育人体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中,应重点关注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效。一是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大部分在实践基地、企业和学校外部,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对实践过程的评价,不断总结评价效果,以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目标。二是利用数字化评价系统,随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实训实操过程等,实现过程性学习数据自动分析功能,以便最终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和指导。三是对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数字化监督,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不断优化合作模式,调整校企合作方式。
实现管办评分离保障评价的独立性。提升政府效能、充分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引入多方参与,是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中,充分发挥政策宏观把控、政策引导、条件支持、办学资源保障等作用,帮助职业院校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促进职业院校类型发展、特色发展。同时职业院校作为办学主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在职业教育评价过程中,由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主导的评价转向第三方评价,行政部门发挥总体把控、方向性指引的作用,职业院校与第三方评价机构一同制定评价标准和方式,评价工作的实施和开展,由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完成,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实现“管办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李薪茹,单位系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
(转自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