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时代的高职教育集社会需求主导、质量标准多样、岗位要求创造于一身,必须坚持精品质量观、发展质量观和服务质量观。在高职教育中推行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无论对高职教育本身还是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都十分重大。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和实践,使创业教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一、注重创新观念先导,在多元认知中促进对创业教育的价值认同
一个具有全面素质的大学生,不仅应是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还应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创业者。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创业素质是大学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现实职业者,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职业者。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理应是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为此,我们把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一是转变传统的因袭式传习教育观,改革以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为基本特征的培养善于守业而缺乏创业精神的不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因素,注重学生独立思维和强烈的创造意识的培养.突出人才素质构成的创造性元素;二是转变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教育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结构,实行学分制、双专业制等,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学生适应性和竞争力,突出素质教育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三是转变“知行分离”的教育观,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突出人才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环节。
二、注重创新素质引导。在反复探究中构建“六环相扣”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体系只有遵循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才能保证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与职业性。在借鉴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和项目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创新素质引导,建立了包括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者联盟和创业服务“六环相扣”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课程。形成创业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开设了“创业指导”、“企业管理”等课程.使创业教育成为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在活动课程建设上,把创业教育与校园活动相结合,把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班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之中,开展创业方案大赛、参观小企业、专题访问、创业论坛等专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创业教育.丰富了校园文化。在隐性课程建设上,突出创业氛围的营造和创业平台的搭建,在校园内布置激励学生投身创业的名言警句,专题展出本校创业成功者的风采,建设创业的平台——“创业园”,组织开办模拟或自主创业公司,为学生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必要能力。
创业研究。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等系列问题开展创业研究,探索创业活动规律,为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和支撑。
创业论坛。依靠社会力量,以论坛的形式经常邀请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讲座,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和创业需求,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学校创业课堂的局限。
创业计划竞赛。坚持每年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使学生通过参与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竞赛过程,获得模拟创业经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能力。
创业者联盟。在学生创业者协会的基础上,成立类似于创业者俱乐部的创业者联盟。加强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学习,使准创业者和创业者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联盟,争取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与风险投资界、企业界等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了创业教育的功能。
创业服务。不仅帮助想创业的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同时也发挥学校智力、专业和技术等优势,积极为政府、社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培训、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注重创业方法指导。把创新创造元素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创业教育。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综合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明确创业教育的知识构架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边界.进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做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
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深化注重创新创造。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力求“产销”链接。通过产销链接的形式,由行业、企业、学校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对人才需求、产业前景、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能力结构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评议、论证、审核,设置和建设新专业,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扩大专业外延,整合专业内容,拓展专业方向,不仅培养了用人单位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也为学生的创业、就业开阔了思路。二是在培养模式上敢于改革。实行“2+l”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把“学、练、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三是在课程建设上突出能力本位。做到理论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专业技术能用,创业知识活用。同时把职业、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将“双证”制度化,不仅为企业培养了用得上的技术人才,而且直接拉动了毕业生就业。四是在教学内容上着力创新。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反映具有时代性的科学文化的最新知识、新技术尽可能吸纳到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到对新产业、新知识、新技能的思考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质疑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五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按照“抓住知识点,强化职业性,加大训练度”的基本思路。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讨论等方法,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实习指导、教材和图书资料建设,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双向传导过程,成为学生学习与模拟相结合的过程。六是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多样化。要求教师设计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会点,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同时,开拓教学时空,把网络学习、训练计划、创新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到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氛围、环境和机会。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仿真创业模拟。“创业模拟”是创业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创业的一个有效平台。我们引进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实行小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为了强化对学生开办公司和经营企业技能的训练,按照“一个平台,两业互动,层层记分,环环相扣”的思路,组织力量开发了一个统一的工商企业创业实训平台,把企业策划创建、企业申办登记、企业运营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从创建到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项目创意、市场调查、制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风险评估等操作技能。为学生走上创业、就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业能力的锻炼与养成扎根创业实践。建立实习超市、实习银行、实习宾馆、实习餐厅,等等。在校园里营造了模拟商业运作的环境:投资建设“大学生创业街”、“师生共同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教育园”等载体,满足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和创业社团活动的需要。
四、注重创业文化倡导。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变单一的刚性学分制为弹性学分制,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形成了一支“多层立体、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学团队,制定《学生自主创业管理规定》、《学生自主创业公司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推动,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发挥其定向、规范的引导功能,营造强调竞争、注重实践、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符号.也是一种价值行为。我们依托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和社团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社团组织及其成员为“磁场中心”,带动和辐射学生创业教育的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三线培养”。“五点运作”的学生社团模式。“三线培养”是形成学校、教学系、学生三个层面相结合的社团结构模式。学校制定指导性的政策和管理规章,形成整体上的社团活动规划,开展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活动;系组建特色社团组织,重基础、强素质、提能力.开展有专业特点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的交流进行知识传递和能力提高。“五点运作”是形成以校园文化为内核。活动基地为舞台,社团活动为载体,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能力提高为目标的社团运作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了学风建设,拓宽了毕业生及其家长的视野。学生们脑子变活了,观念变新了,自主创业意识增强了,“先就业、后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观念逐步树立起来了。从过分注重单位的全民所有制性质转为“不究性质看单位”:从一味依赖组织分配转为“不等分配找市场”;从过于强调专业对口转向“不唯对口用所长”;从只求稳定、求高保障、高声望、高效益的职业转向“不求从业求创业”。学生的风险意识、积极进取精神大大增强,开始自己选择人生道路,寻找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特长、能充分发挥创造才华的社会职业。通过创业孵化、项目带动、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许多学生在校园内和社会上创办企业,并带动了大批同学参与创业,涌现出众多自主创业、团队创业和岗位创业的先进典型,起到了榜样与示范作用。敢于创新、乐于创业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叨.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2]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3]王本贤.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