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4月10日电(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张金凤)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0年度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616个本科专业名单,并规定2011年这些专业不得招生。在这份名单中,江苏省未通过审批的专业有40个。
作为教育强省的江苏竟也遭遇教育“红灯”,原因何在?
专家指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江苏未通过教育部审批的40个专业中,大部分是目录外专业和试点专业。教育部对这些专业的设置或调整,把关极为严格。二是,有些目录内专业,之所以被教育部挡在门外,是由于该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规模过剩。三是,对于新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教育部的态度相对谨慎。在教育部文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遥感信息工程专业、常熟理工的光伏工程专业,南京审计学院的法务会计专业这三个高校新创办的专业,在全国其他院校没有开设过,缺乏成熟的发展体系,为慎重起见因而不予放行。
鉴于上述原因,专家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提出几点意见:高校在专业设置时,不应单纯追求“创办综合型大学”的目标,不管自身条件够不够,都“一哄而上”地开设各种“大”而“全”的专业,而应量力而行。同时,对于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也不应盲目适应市场而贸然开办。可以先在设备齐全、师资丰厚、有足够办学条件的院校设立试点,逐步探索出一套成熟教育发展模式,再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扩大专业规模。此外,对于那些资源有限的高校,需集中教育资源,着力发展与学校自身特色密切联系的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专家点评: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管向群教授认为,在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偏向以学科为主的情况下,应适当地向社会需求倾斜,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来重新审视和考虑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同时也应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消息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