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部8城市一体化建设,加大辽西北建设力度,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境内外客商提供无限商机
●上半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7亿元,增长48.9%。全省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998亿元,增幅达100%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力争每个县都形成过百亿的产业集群。上半年,县域经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是全省平均增幅的2.82倍
今年6月初,中国美国商会组织了47家美国企业来辽宁考察,寻找投资机会。
“临行前,当我们询问会员打算去中国哪个地方考察时,他们首先选择的就是辽宁。”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柏迈高说,由于报名太过踊跃,商会被迫限制了参加考察的会员人数,这在商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辽宁省统计局的数据佐证了柏迈高先生的话:今年上半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但辽宁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6月份列全国第一。
三大战略开拓投资空间
投资辽宁适逢其时。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5年多来,辽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东北三省中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省委审时度势,转身向海,推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开发战略。
妙棋一着满盘活,辽宁振兴开拓出崭新格局。
今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由此肩负深化我国沿海开放、引领东北振兴的重任。
在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同时,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8个城市,积极推进一体化建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战略”应运而生,5条产业带和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在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下,辽宁省又适时提出了“突破辽西北”战略,加大相对贫困落后的辽西北的建设力度,推出了总投资2500亿元的100个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
沿海内陆互动、城市乡村并举,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拓开发展空间,为境内外客商提供了无限商机。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年,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花落辽宁,50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抢滩辽宁。
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入尾声,建成后,沈阳到大连仅需2个小时。时速350公里的沈阳至北京铁路客运专线即将开工,届时沈阳至北京2个小时即达。国内最长的沿海公路—辽宁环黄渤海滨海公路,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这条长达1443余公里的公路,将于今年9月全面通车,串联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各个产业园区。
城市基础设施日新月异。7月31日,沈抚城际铁路正式通车,沈本、沈辽鞍、沈阳至彰武的城际铁路和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即将开工。营口、锦州等市都规划轻轨交通连接新老城区。8月16日,沈阳地铁一号线最复杂地段小什字街站—滂江街站区间隧道全线贯通。7月25日,大连地铁开始动工。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围绕世界级船舶基地的崛起,大连长兴岛临港产业园区里,韩国STX造船、新加坡万邦修造船和海洋工程、日本大洋日酸(工业用气)、万邦长兴岛码头等数个重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香港华润集团日前决定,在辽西重镇阜新市投资3亿美元,开发风电等清洁能源。8月18日,香港华南城集团投资兴建的东北最大物流项目——东北物流城首批商家入驻庆典暨二期工程建材大世界、机动车交易中心在辽北铁岭市奠基。
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的资本也涌入辽宁,投资重心为第三产业、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城市基础建设等。今年5月,深圳华强集团在沈北新区投资200亿元,开工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游乐项目。8月13日,辽宁省政府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中国华能集团将继续加大在辽宁的投资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末投资超过500亿元。今年上半年,辽宁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7亿元,增长48.9%。全省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由去年的869个,增加到1407个,完成投资998亿元,增幅达100%。
产业集群实现聚集效应
步入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海擎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大重型压力容器装备项目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蓝色钢结构厂房长达千米,高20米,最大跨度达400米。“投资辽宁,值!”投资方负责人周传生说,该项目总投资36亿元,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投产了。
辽宁各市根据自身优势,实现错位竞争、科学发展,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集群进行招商。
沈阳优化发展空间,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沈西工业走廊这一世界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近日举行的“铁西装备制造业招商推介会”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将包括沈阳电缆厂、沈阳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家老牌国有企业转让,引进外来投资。全球IT巨头Intel落户大连后,又一IT巨头AMD选择了沈阳。日前,《沈阳市政府和AMD公司关于推动沈阳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AMD看好的是沈阳装备制造业这一产业集群的广阔市场,将致力于沈阳装备制造业大型设备的芯片制造,为沈阳装备制造业升级“大脑”。
大连着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目标是建设全球行业新领军城市。今年前7个月,大连高新区新落户了5家从事软件外包业的世界500强企业,至此,大连高新区软件外包已有世界500强企业52家,总数居东北之冠。前7个月,大连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41%。
盘锦辽滨经济区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集聚了装备制造、石化等一批投资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项目,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其中造船能力达到100万吨,石油装备产品上百种。
此外,像鞍山“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锦州“光伏产业园”、阜新“皮革产业园”、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品牌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各县(区)也纷纷推出了产业集群项目。偏僻的黑山县建起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10多个省区的33家农机企业“大哥大”入驻,产品涵盖了农田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农机产品。瓦房店市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轴承产业,“中国轴承之都”已初具规模。辽中县“工业模具产业园”、彰武“林产品加工基地”、海城市“镁制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开原县“塑料模具产业园”、昌图县“辽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等也吸引了包括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今年上半年,辽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是全省平均增幅的2.82倍。
外引内联,合作共赢,辽宁全力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力争14个省辖市每个市都形成一个规模过千亿的产业集群,44个县每个县都形成一个规模过百亿的产业集群。
软环境就是硬生产力
“一个电话就解决问题,这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山东客商——辽宁本溪平安车业总经理翟天齐赞不绝口:当企业用地遇到难题时,他试着打了明山区“125”服务企业热线,区领导第一时间赶到企业了解情况、协调,并专门研究制订政策,解决了企业扩大生产的用地急需。
“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本溪市明山区区委书记姜伟说,“来明山投资,企业的事就是政府的事,政府就要全力做好服务。”为此,明山区推行“保姆式服务”,对企业一帮到底。“凡是区里说了不算的事,就帮企业去市里跑,绝不让企业自己去跑”。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投资商对明山区的青睐。截至6月底,全区今年共引进域内外投资项目39项,其中新建项目22项,续建项目17项,实际到位资金13.68亿元。
辽宁投资软环境曾一度不尽如人意,外地客商备感“水土不服”,更有客商曾戏言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2005年,辽宁吹响了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冲锋号,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行风建设,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稳定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的金融环境。省委、省政府将软环境建设的工作任务列入《省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省政府还出台了《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问题、理顺政府部门职能问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和政务公开等五大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明确规范。近年来,辽宁省仅省级就清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330件,对135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清理审核,取消609项,停止执行21项;清理行政许可主体89个。
“不当‘辽老大’,争做‘店小二’。”营口市委书记赵化明说,“店小二就是要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为百姓服务。”去年营口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环境建设年,着力解决软环境的“硬伤”,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更好氛围。今年上半年,营口市落实总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955项,比去年同期增加502个,总投资规模达2421.7亿元,同比增长131.3%。
环境就是生产力,已成为4300万辽宁人民的自觉行动。针对投资者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沈阳、鞍山、本溪、锦州、辽阳、铁岭等市还先后出台了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损害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给予纪律处分,严肃处理个别工作人员“吃拿卡要”行为。
“投资辽宁,不会后悔!”如今的辽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干部作风更加踏实,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辽河儿女在用自己的实践向投资者证明着。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